高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而得名。古村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绪7年(1380—1881)连续500年间的古民居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古村现有住户594户,2205人,其中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
高椅古村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人文形态,有着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高椅古民居建筑的自然选位符合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叫人找不着出路,由于地形地物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古村建筑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这种建筑因是高墙密封,仅开小窗,对于防风、防盗、防火具有特殊功能。近百年来,高椅尚没有一家失火殃及毗邻的先例。这种建筑格式,用小青石砌筑地基,高出地面60公分,有较深的排水沟,在房屋密集区,还设有下水道和水塘。
所以在保干燥、防潮湿性能上也有独到之处,致使建筑历经600多年不腐朽。房屋建筑式样优美多姿,各建筑大都装饰以壁画、墙头画,门窗都是隔扇花式样,花纹各异,或龙腾、或凤舞、或花鸟、或人物,匠心独运,技艺精湛,现仍保存有很多的丹青墨宝、石雕、石碑、镌刻等艺术品。
高椅古村曾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历史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在这里,既可以浏览到精细巧妙的木雕工艺,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曲径幽深的青石板路,还可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侗族农家饭菜,居住侗寨木楼,体验侗家生活。高椅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加之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周边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潜力很大,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高椅特产有:黑饭、红坡贡米、傩戏面具、金秋梨、桔子、火塘腊肉、竹编工艺、笋干、天麻等。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
村的游览入口,进村要收门票,三十元。村内有农家乐提供吃住。
红黑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故名黑鱼塘。两池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
古村钱庄,清嘉庆年间屋主人杨宏诩中了武秀才,当地有钱人纷纷将钱交其保管,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村钱庄。
高椅古村
高椅村内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五百年间的古民建筑一百零四栋,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建筑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每栋建筑坐北朝南,外表相似,呈梅花状分布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村落分为五个自然村庄。
高椅古村
麻园古墓,内葬杨姓祖母蒋太君。蒋太君是宋末元初的抗元英雄,为保护村民而牺牲。村中百分之八十五的村民为杨姓,系南宋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侗族 。
门窗上精美的隔扇花式样
雕花鱼缸
高椅古村
一甲凉亭,始建于明正统二年,经专家考证为南方仅存的一座官式凉亭。
高椅古村
可爱的留守儿童
古村第一宅,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有墙砖为证。
防盗缸,防盗监听缸所在的住宅是明早期建筑,原房主是当地首富之一,为防盗窃,在其厨房里埋有一口缸,缸口直径六十厘米,深五十五厘米,缸口与地面持平,平时盖上木板,并有一碗橱遮掩,不易被人发现,需用时取掉木盖板,可监听到五十米外的脚步声。
清白堂
月光楼,这是个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房前有一池塘,可观赏月光。
关西世家
虽然是侗族村寨,建筑确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照壁上方的诗词绘画
步步高
馀庆堂
高椅村由于保护得当,且游客较少,交通不便,故充满了田园风光和生活气息,几乎无商业化的味道。非常值得一游。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