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会同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专项行动显成效

作者:梁高中 编辑:redcloud 2015-06-02 16:56:21

  会同新闻网讯 为全面推进全县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农村道路、矿山、建材集散地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遏制无牌无证、未年检、“马槽车”、报废车、改装车、拼装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4月上旬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县交警大队联合相关部门扎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暨集中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农村道路、矿山、建材集散地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查处涉牌涉证258起,货车超载507起,非法改装146起,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政府牵头,组织保障有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对此次集中整治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副县长杨鹏为组长,县公安局政委张生才、县政府办副主刘涛为副组长,各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暨集中整治工程建设和农村道路等领域运输车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行动的组织、指挥、协调、督查等工作。4月8日,副县长杨鹏组织召开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下发了《会同县2015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暨集中整治工程建设和农村道路等领域运输车辆工作方案》。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各乡镇、部门在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工作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交通、公路、运管、交警、城管等相关部门单位,依据法律法规明确的职能切实承担理车辆超限超载暨集中整治工程建设和农村道路等领域运输车辆工作的责任。三是考核问责到位。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透明见实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纪委监察机关予以全程监督和督查,凡出现违法违规执法、徇私舞弊和工作不力的,一律启动问责程序,实行从严问责。

  二、整体联动,凸显整治合力。为确保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暨集中整治工程建设和农村道路等领域运输车辆工作扎实有效,此次行动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坚持宣传教育与打击处罚相结合、源头治理与路面管控相结合、外围查堵与城内严管相结合、白天整治与突击夜查相结合,切实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一是注重源头治理。行动开始前,以乡镇为单位,对县内工程建设领域及农村道路、矿山、工地运输车辆的无牌无证、未年检、“马槽车”、报废车、改装车、拼装车进行摸排登记,并下发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先行整改。同时,县住建局、经建投等部门积极做好负责为本部门相关在建项目及工地提供货运服务车辆的管理,严禁使用无牌无证车、报废车、改装拼装车等,国土局和水利局积极做好石料厂和沙场的管理,对为无牌无证非法改拼装车辆装载货物、放行超限超载货车出厂(场)上路的石料厂和沙场,积极配合安监、运管等责任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二是突出路面管控。为进一步落实整治措施,根据工作需要,从交警、运管、路政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执法人员80余人,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深入辖区各乡镇开展整治,重点针对装载建材、沙石、钢材、煤炭等货运车辆,重点查究超限超载、车辆改型、改装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针对不少违法分子为逃避白天执法部门的检查、利用夜色的掩护绕道运送货物的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时调整整治战术,成立机动小分队,深入坪村、马鞍、团河等国省道沿线乡镇开展“游击战”,严厉查处超限超载交通违法逃避行为。三是严明工作职责。交警部门负责查处车辆“大吨小标”、无牌无证、未年检、“马槽车”、报废车、非法改装、非法拼装等交通违法行为,对超载运输的违法行为依法重处,对超载运输的驾驶员严格记分。公路路政对超限超载运输的违法行为依法征收公路损坏补偿费并实行高限处罚。交通运政机构对超限超载运输的业主和道路运输驾驶员,降级降类,该吊销经营资质和从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同时,对擅自改装运输车辆的,坚持依法重处并责令恢复原状。公安部门从重从快查办拒检逃逸、强行闯关、故意滞留阻塞交通、聚众滋事、破坏治超检测站(点)设施、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人和事,凡是暴力抗法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一律顶格处置。各责任部门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互相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强化部门间的协作,积极营造了信息互通、传递及时、配合有力的执法局面。

  三、多管齐下,宣传氛围浓厚。一是坚持集中整治与宣传教育并重,大造舆论声势,确保整治效果。通过电视、广播、微博等媒体及在道路沿线悬挂大量宣传横幅,大张旗鼓地宣传超限超载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宣传治超措施和重点整治内容,大造舆论声势,全力争取广大交通参与特别是驾驶人及车辆所有者的支持和理解。二是召开整治座谈会。在全面摸清各乡镇货运车辆底数的基础上,组织货车运输企业及驾驶人、车主召开座谈会,面对面的、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听取货运企业及货车驾驶人、车主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严正阐明违法后果及违法应受到的处罚。通过大范围大规模的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治超治限”行动、齐抓共管道路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

作者:梁高中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