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同大学生粟容钰会同新闻网实习体会:格子间的时光礼物

编辑:redcloud 2015-08-14 19:21:33



粟容钰

格子间的时光礼物

    会同新闻网8月14日讯实习记者 粟容钰)威严的政府大楼,安静的走道,一进大厅就能感受到明显凉意的咝咝冷气,这是我对这栋大楼的第一印象。走进C区入口,就完完全全进入了这个严肃的办公世界,几乎是快要迷路地走到5楼,轻轻敲门,对自己说,这里,就是我将要待上一个月的实习地了。

    刚大一结束的我生活阅历尚浅,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我选择通过实习来对自己作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次编稿子,第一次随老师外出采访,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加上会同新闻网的标志出现在网站上,第一次发现我的名字上了报纸……这些新奇的体验仿佛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带给了我象牙塔般无虑的大学无法带来的社会体验和感受。也让我明白,一篇好的新闻稿不仅要靠专业课上的理论知识,更得益于生活中的实践和体会。一个优秀的新闻人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专业素质,更应该秉承紧贴“地面”搞新闻的原则去听听那些来自市井中的声音。我告诉自己,这一个月的时间,不仅仅是办公室之旅,更要走出格子间,去寻找那些最需要被了解的新闻源头。跟随老师们外出采访下乡给了我在学校里采访社团和其他活动完全不同的体验。学校是存在很多包容性的,即使你做得不够好,还有下次,下下次。而外出采访,就得做好一切准备,如果这次做得不好,就一定是遗憾了,没有让你重来一次的时间。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下乡采访,是随许老师去火神坡采访一位火龙果种植户。采访时,老师像平时聊天一样向农户了解情况,接连提问却丝毫没有刻意的痕迹,看似随意问题结构又十分紧凑,不时记下重要数据,谈话气氛十分轻松。在采访结束返回时,我们看到路旁的农田还有许多特色产业,老师又向村民仔细了解情况,收集和挖掘新闻素材。一旁的我感受着一路下来老师的新闻敏感度和熟练的采访方式,获益良多。初编新闻稿,虽然平时的专业课上也写过,但要真正拿得出手,对我来说还是太不够。局限在死板理论知识里的我怎么都写不好短短的新闻稿,是杨副部长耐心地对我进行讲解和点拨,让我一开始并不很顺畅的稿子变得出彩,还教给了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很多写稿的技巧,鼓励我要多实践,多看出色的新闻稿汲取经验,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

    但如果你要问我最难忘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爆料:办公室的老师们可都是加班狂人。虽然他们平时分配给我们3个实习生的任务比较轻松,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严,为了保证新闻的质量常常是中午和晚上都还在加班,宣传部就像一个大家庭,没有想象中的刻板和严肃,给我带来的感受更多是温暖和亲切。

    这些日子以来的实践和体验让我明白了很多,也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这次的实习经历也给了我很多的鼓舞,引导我在日后的机会面前更积极、更努力。这个夏天在格子间里将时间编成故事的人们和那些故事,是我收过最难忘的礼物!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