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高平打造炎帝文化品牌 促进文化旅游事业跨越发展的启示

作者:黄拥军 编辑:redcloud 2016-07-11 08:26:35

 

  

    

 

  2016年5月13日-17日,受山西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节组委会邀请,我与县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县炎帝文化研究所的同志一行共四人,参加了山西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节,并考察学习了该市打造炎帝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内心产生强烈震撼。

  一、晋城、高平通过打造炎帝文化品牌,提高了在全国的知名度。

  高平系山西省晋城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该省东西部。春秋时称泫市,战国时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全市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6乡(镇街道办事处),463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48万余人。高平雄踞太行山之巅,背靠三晋腹地,面向千里中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太(原)焦(作)、长(治)晋(城)高速、207国道纵贯全境,交通四通八达。距离郑州机场150公里,长治机场50公里,地处长治、晋城焦作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地带,是上党城镇群的商贸物流中心。近年来,晋城、高平以发现炎帝有关的遗迹、遗址和故事传说为平台,大打炎帝文化品牌,大造炎帝文化声势,他们通过建造炎帝陵等大型基础设施,成功组织了海峡两岸寻根问祖、祭祖大典和在北京和晋城分别召开了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大规模的活动,提高了高平、晋城乃至山西在全国乃至海内外的知名度,引起全球华人的极大关注,尤其通过中央新闻主流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更是影响巨大。

  二、晋城、高平打造炎帝文化品牌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定位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晋城、高平弘扬炎帝精神,打造炎帝文化品牌一开始就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晋城、高平的炎帝文化定位为世界级旅游目的的高度,以建设全球寻根问祖、祭祖人文始祖炎帝的首要目的地,建成全球华人大规模祭祀炎帝的首要场所的目标,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来实施。特别是省委书记王儒林刚到山西任职不久就在2015年9月亲临高平考察调研炎帝陵景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高平炎帝文化旅游作为一张重要品牌打出去,开发“寻根炎帝精品线路”,形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的战略思路。省委副书记楼阳生等省四名领导亲自参加了5月14日的高平祭祖大典和出席海峡两岸的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楼阳生作了重要讲话;1月23日至24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并致辞。无论是在北京还是晋城,高平的学术研讨会和祭祖大典,都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直接参与和共同举办。特别是舍得投入,仅这次组织的海峡两岸胞祭祖活动,总投资达1500万元,其中由省财政厅投资1000万元,晋城和高平两级财政出资500万元。

  二是开拓思路,两岸同胞携手寻根尊祖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晋城、高平成功举办祭祖大典和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最大的收获和特点是,把弘扬炎帝文化影响扩大到了海峡两岸,主要是加强了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协会的合作,并得到了该会理事长、台商叶红灯先生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争取了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高度重视。这次海峡两岸民间祭祖大典就邀请了台湾各地32座宫庙代表和台胞1200人参加,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增进了两岸同胞友谊和交流、互信,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做出了贡献。

  三是创新方式,大手笔、高标准、快速度建成了炎帝文化系列景区。高平按照省委书记王儒林关于“把文化旅游作为一重要名片打出去,开发寻根炎帝精品线路”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建设,仅仅只用两年时间,累计投资15亿多元,建成了炎帝陵、羊头山、大粮山、 丹朱岭等重点景区和20多个古建文化、生态休闲等景区、景点,以“炎帝陵保护+连区开发”为主脉,形成了“寻根炎帝”、“怀古长平”、“印象良户”、“梨园飘香”、“千年古刹”五大旅游重点区域,建成了占地5万亩的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园,为高平市的产业战略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承载作用。如投资2.5亿占地70亩,建筑总面积达6782平方米的炎帝陵景区,就是这次祭祖大典的主场地,仅用一年多时间建成,实现了提速景区建设的“高平速度”、“高平效率”、“高平奇迹”。投资采取了由当地国有煤企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方式,如争取到了台商叶红灯先生个人投资就达100万元。

  三、晋城、高平传承和弘扬神农炎帝文化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四个讲清楚”。其中第二个和第三个讲清楚是关于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习总书记说:“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势力。”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王震中在参加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和海峡两岸炎帝农耕文化研讨会上说:在文化认同中,海峡两岸同胞拜祖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故有益于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民族心理的培育,属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正能量;海峡两岸以“传承神农炎帝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为主题,共同举办的神农炎帝文化系列研讨会,就是通过“文化认同”来增强民族认同,从“祖根文化的角度来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因此,在当前海峡两岸政治关系中,尤其是台湾政局调整、波动的严峻新形势下,山西高平通过民间文化认同来增进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做法,是想民族和国家之想,急民族和国家之所急,做民族和国家所要做的做法,意义重大,必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在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学术研讨上作主旨演讲中提出:传承炎帝精神,弘扬炎帝文化,发展以炎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要把“创意、创新、创造”放在首位的战略思路,很有见地,很有前瞻性。她说:一是要充分利用炎帝文化影响力,努力打造“炎帝大文化圈”,将炎帝文化的理念融入市民心中,转化为城市的“灵魂”,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二是以增进两岸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努力把高平打造成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祭祖的圣地,实现以文化凝聚人心。三是做好“非煤转型”文章切入点和有效抓手,通过深入挖掘炎帝文化宝藏,壮大炎帝文化旅游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四是在文化创意上下功夫,通过文化植入,创意融入和设计提升,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开发一批具有晋城本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城镇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最终达到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带动百姓富裕的目的。

  四、怀化、会同打造炎帝文化品牌的优势

  山西高平打造炎帝文化品牌,认定炎帝故里在他们那里,是依据在境内发现大量的魏晋以来有关记载炎帝活动的石碑、石刻,以及明清以来修建或修复的众多炎帝庙宇和有关炎帝文化的故事传说。而我们怀化会同打造炎帝文化品牌,也坚定地认为炎帝出生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就是炎帝故里。还有陕西宝鸡、湖北随州都各自认为自己所在地是炎帝故里。近年来,学术界有一个观点,或者形成了一个共识,这就是研究炎帝文化,炎帝不单是一个人的化身,而是一个族系;炎帝起源有多元说或多中心说的观点;对于各地有炎帝文化的存在,是由于炎帝族系迁徙往来的缘故。因此,炎帝文化是民族的、世界的,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对各地存在炎帝文化质素和打造炎帝文化品牌,要互相包容、互相吸收其精髓所在。然而,相比其他各地炎帝文化内涵,我认为,我们湘西怀化会同的炎帝文化内涵、底蕴更为深厚,更有说服力和优势。

  一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王震中在首届会同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作的学术总结归纳支持“炎帝连山氏会同说”值得重视的八个证据:古史传说炎帝又称连山氏,炎帝在连山发明《连山易》,会同又有连山的古地名,有“山上有山,山下连山”的自然奇观“连山石”;会同民间有广泛而深厚的八卦文化,会同连山八卦图与古老的《连山易》八卦是一致的;在贵州荔波发现的水书《连山易》记载的内容与连山八卦相符;《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会同连山有常羊山的地名;炎帝号称火神,会同有火神坡的古地名和古火神庙遗址,并有祭祖火神的习俗;《晋书·伏滔》记载:“神农生黔中。”而古代黔中包括会同在内,会同又有神农山、神农社、神农庙的古地名和古遗址等。

  二是学界支持“南炎北黄”的说法。因为从春秋至西汉所有史料记载,炎帝是出自“南方”、“南方之极”、“楚之南”,而会同又正好处在“楚之南”、“南方之极”之地。还有南方是稻作文化的发祥地,炎帝又是稻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而我国的稻作文化比北方的粟作文化要早得多。已故著名人类文化学家、民俗专家林河先生考证:神农炎帝首创农耕,须要在有野生稻的地方才能首创农耕;科学家已证明野生稻不超出北纬31度,北纬31度就在我们洞庭湖一带。

  三是在连山炎帝故里核心景区集中发现的多处与炎帝文化相关的自然界景观遗址非常神奇。即神农宅及附近的神农九井、跏塘、祖师坛、炎帝生殖崇拜的男根石、女阴石;有酷似甲骨文“山”字的“连山石”地标物;还有相传神农炎帝掌管天下的神农五指山;以及连山洞、药王洞、莲花塘等,这是神农炎帝老祖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自然遗产,这在连山盆地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地方,连山炎帝故里核心景区内发现如此多与炎帝相关的自然界奇观遗产,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四是破译会同古地名与炎帝有关的远古密码,从中可以发现有一条清晰的神农炎帝足迹:连山石——连山——连山氏;会同——火神坡——太阳坪;若水——金龙山——太子塔;神农——神农山——神农庙;农神头——农神坪——龙神尾;神坡塘——高坡头——羊奶冲;贯宝渡——贯场——大毫湾;灶王——灶王溪——灶王宫;高涌——高团——高庙。神秘的会同古地名具有丰厚的远古文化底蕴和内涵,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使我们发现了炎帝神农的遗迹和他创造的远古文明。

  五是调查发现连山自古以来的八庙布局座向与连山炎帝创造的“连山八卦”方位、卦向完全一致。在会同连山河谷平原的中心有座古经庵(又称易经庵)相传诸葛亮让南蛮曾入庵谒祭。以易经庵为中心,其四面八方有八座古庙和与其相对应的卦名和古地名。南方:山神庙,艮卦,代表山,有艮山口古地名;东南方:镇江庙,坎卦,代表水,有镇江庙古地名;东方:风神庙,巽卦,代表风,位于风神坡;东北方:雷公庙,震卦,代表雷,位于雷公界;北方:火神庙,离卦,代表火,位于火神坡;西北方:莲花庙,兑卦,代表泽,有古莲花塘地名;西南方:地王庙,坤卦,代表地,有地灵古地名;西方:盘古庙,乾卦,代表天,有天柱古地名。连山八座古庙的分布不仅像《连山易》记载的那样的象征山的艮卦——艮山为首卦,而且每庙附近必有一庵,加上易经庵,有八庙九庵,形成九宫八卦之状。

  六《史书》记载炎帝出生地地形地貌与会同连山地形地貌相一致。晋代以后有传记记载神农炎帝出生于“神农穴(洞),洞穴长两百丈,高三十丈”;还有九口井,“吸一井九井动”,炎帝出生时九井塌陷为一井即后来所称的“九龙泉”。会同连山属石灰岩地质,地下水丰富,这种石灰岩地质容易形成大型溶洞和“九井自穿”的地貌奇观。连山又正好有“长二百丈,高三十丈”的大型天然溶洞,也有“九井塌陷”的地貌遗址(现仍有九个出水眼),还有“九井出九龙”的传说。还有史料中提到的“神农宅”、“神农社”,“神农宅”有可能是炎帝发迹后曾经住过的地方,“神农社”是后人祭祀炎帝所造的社坛。这里都在连山有相应的地貌遗痕。在贵州荔波发现的水书《连山易》,其封面“连山易”三字系甲骨文造型,与会同连山地形地貌高度吻合。这就印证了炎帝出生地的地形地貌与连山的地形地貌一致。

  七是会同话是上古汉语活化石。会同的方言不仅平直古闷、短促、缺少音调变化,保持较浓的原始味,而且许多音节的读音与上古音极相近,周边的靖州、绥宁、洪江、天柱等地语言大体相似,而独会同话却不同,成为“语言孤岛”。按常理会同方言在“四面楚歌”的包围和影响下,应该早已被周边语言所同化,但古老的会同方言,为什么至今仍经久不衰呢?据语言民族学家的石宗仁先生研究,“在构成民族的四大要素中,以语言最为稳定,而在语言要素中,又以民族母语最最稳定。”可见是这种最最稳定的会同母语,给会同方言注入了超常的免疫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使会同方言较为原始地保留至今,因此,会同方言堪称炎帝神农古语的“活化石”。

  八是会同民间古老的民俗及文化活动神秘莫测,与炎帝有关的故事、传说众多。连山民间流传的《连山古歌》,村民表演的神农裸祭、人扮牛打架(斗牛舞)、草龙舞、牛铃舞、舞狮、舞龙、傩戏等,还有当地许多原生态的民俗、习俗、祭祀(如敬灶神、敬茶神、敬阳公菩萨等等)活动都体现了古老的炎帝农耕文化内容;在会同随处可见的民居门上刻有太极八卦图,说明易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会同民间流传有大量炎帝有关的传说、故事,如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圣母、圣公下凡教化人类婚姻嫁娶的传说、神农尝百草种五谷的故事、黄狗上天粘禾救人类的传说、太阳神鸟的故事、蛇变人类的故事、神仙赶场的传说、炎帝有生母塔波、乳母山羊、养母山鹰的三个母亲的传说等等。贵州省社科院原院长蒋南华对会同炎帝故里更是充分肯定,他说:“关于炎帝的出生地和活动范围的说法,史料记载有20几个,在众多的说法中,会同几乎全部具备,全部可以印证。”

  五、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做大做强炎帝文化品牌

  近年来有专家、学者对神秘而厚重的湘西怀化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四起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怀化或与怀化有关,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可思议。一是通道转兵会议的召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二是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的胜利和芷江受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三是怀化会同籍大将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加快了解放全中国的步伐。四是袁隆平在怀化安江发明了杂交水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因此神秘湘西怀化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文化资源宝库和人文资源富矿,以独特的人文和历史厚重而闻名于世,作为工作生活在这片热土的怀化人,有祖宗留给我们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自然遗产,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同时也要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以对中华民族历史负责,对中华文明“正本清源”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发扬炎帝精神,弘扬炎帝文化,打响炎帝文化品牌,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全球华夏儿女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湘西怀化、会同是始祖炎帝的诞生地,是炎帝故里、易学源头,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朝圣的胜地,是华人心中的的“麦加”。

  省委、省政府将怀化定位为“一极两带”,其中“一带”为:融入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把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个中心、四个怀化”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个中心”就是要把怀化建设成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同时也提出抢占武陵山文化发展高地的目标。当前,如何抢占制高点,寻求突破口,把“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中的“一带”和“一个中心”做实做大做强,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以为要把我们丰富的炎帝文化资源和丰硕的炎帝文化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做好弘扬炎帝文化这篇大文章,把炎帝文化这块金字招牌的响亮地打出去,让怀化走向全国、亮相世界。

  一是把致力打造“神农炎帝文化品牌”,上升到高层决策层面。一定要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力争纳入全省、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二是按规划尽快在会同连山炎帝故里核心景区内,建成高标准的以炎帝宫为中心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建成炎帝大殿、朝圣大道、神农文化广场、功德殿、始祖殿等,供炎黄子孙祭拜炎帝,寄托寻根宗祖之情和公祭炎帝开展大型活动之用;同时恢复连山八庙九庵。

  三是进一步把炎帝文化研究和弘扬炎帝精神活动引向深入。适当时候召开高层次的全国第二届会同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组织海内外一切与炎帝文化的相关专家、学者来怀化、会同考察调研指导;待连山炎帝故里景区炎帝宫等大型基础设施建成后,迅速举办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大典和公祭神农炎帝的大型活动。

  四是听取专家意见,打造系列神农炎帝文化品牌。早在前几年“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热时,就有有关旅游、民俗专家围绕“神农文化”,打造系列炎帝文化品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专家指出,湖南中西部,特别是怀化的旅游开发,虽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却缺乏历史文化底蕴支撑,若将神农文化溶入,其文化品位和影响会整体上升,怀化至少可以打造出四大国际旅游品牌:

  (一)以会同为重心“炎帝故里”系列景点,这些景点可能包括沅陵、溆浦、辰溪、中方、洪江、麻阳等县市“盘瓠(盘古)故里”“巢氏故里”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圣人山自然保护区”。

  (二)以会同、靖州、洪江、辰溪为主的“易学发源地”系列景点,包括雪峰、武陵两山所夹形成的天然“太极图”、渠水太阳坪、火神坡两个半岛形成的天然“太极图”、靖州飞山文化遗址、洪江高庙文化遗址、辰溪征溪口遗址和会同连山“九宫八卦遗址”等。

  (三)以雪峰山区洪江、溆浦、会同等县市为中心的“物种天堂”系列景点,包括“安江盆地物种变异活跃区”“安江杂交水稻纪念园”“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戈竹坪花岗岩地质公园”等。

  (四)以通道、靖州、新晃、麻阳等地侗苗民俗旅游亦可归为“神农文化”的范畴。据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的苗、瑶、侗、土、彝、水等少数民族都起源于远古环洞庭湖区,以炎帝神农氏为代表“三苗”集团,他们无不承传和保持着神农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新晃“古夜郎”、溆浦屈原遗址、通道风雨桥、靖州飞山寨、会同高椅古民居等等。

  旅游最讲究特色,这四大系列景点是中国七千年文化沉积与怀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及特殊历史地位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唯一性和永久的生命力。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炎帝出生会同、终寝炎陵,炎帝神农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根基和源泉;怀化“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炎帝神农文化又是五溪的精髓和内核。我们弘扬炎帝精神,打造炎帝文化品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讲清楚”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工作生活在这块神奇热土的怀化人,历史的机遇和使命,沉甸甸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拼博精神和责任担当,以市委国甫书记提出的“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干劲,充分利用神农炎帝文化这一宝贵资源,做好做足炎帝文化这一大文章,最终实现借力文化,助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带动一方百姓富裕的目的!

    2016年5月29日凌晨3时

作者:黄拥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