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同印象·探寻金龙山的故事】“金龙山”名称的来历

编辑:redcloud 2016-07-29 18:42:40

  编者按:会同山奇水秀,森林繁茂,且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深远。其境内佳景荟萃,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人们休闲、观光、避暑、疗养的胜地。主峰海拔1075米、古称会同八景之一的金龙山这座会同最高峰,就吸引了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调研团队前来造访探秘。7月12日至7月16日,连日的走访调查和研究、细致的探寻和发掘,他们还真收获不少!本网现将他们的探访成果予以整理并进行分期展示,欢迎广大网友予以关注。

  

 

  调研团队采访当地老人

  (一)金龙山的故事

  金龙山是会同县有名的一座大山,位于该县金竹镇境内,每当晨曦华光,峥嵘翠滴,夕阳晚照,披霞流丹。山顶建有一座全部用青石砌成的圆鼎,气势恢宏,做工精巧,具有重要的历史考证价值。宝塔内供奉着金龙太子之神位,香火不断。每年阳春三月,四方善良信女都会不约而同来到金龙宝塔敬奉金龙太子,以求取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相传,从前的金龙山名叫荆棘山,山脚是一片稻田,田段中间有个大池塘,名叫秋月塘,塘水浅处长有野生荷花及奇花异草。塘水深处隐居着一条修炼得道的千年泥鳅精。

  明朝开国洪武皇帝朱元璋平定天下统一中原后,偶然得知此方荆棘山黄金蕴藏极为丰富,就下令在此开办了官方金矿,出产旺期日产黄金过斗。但由于当时黄金开采设备落后,全部采用的是人工开挖方式,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果不其然,金矿开办不久,淘金冲金洞发生大面积崩垮,进洞采矿工人无一生还,当时村子里就流传着“72铺无人睡,108铺少一半”的说法,淘金冲金矿被迫关闭。地方官员将情况呈报朝廷,洪武皇帝闻讯大惊,为查明原因,他决定微服私访。于是,洪武皇帝化名正德爷,带着贴身侍卫轻车简从,马不停蹄赶往出事地。

  到得荆棘山脚,途径山下秋月塘边时,洪武皇帝被盛开的荷花吸引,不禁收速缓行,踱步池边。正巧,隐居在此的千年泥鳅精看到泥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洪武皇帝,遂暗生情愫,即刻化身为一绝世美人戏水于池塘内,对着洪武皇帝含情脉脉,频送秋波。多情的洪武正德爷对千年泥鳅精一见钟情,两人缠绵悱恻,难舍难分,迅速坠入爱河。后来泥鳅精怀了身孕,产下一子。

  洪武皇帝一行离得秋月塘,顺着荆棘山往上走,很快被荆棘山的磅礴气势深深震撼,放眼望去,只见云雾遮罩的荆棘山陡峭挺拔,蜿蜒曲折,状如游龙,洪武正德爷有感而发,对随身侍从说,此山叫荆棘山不妥,该叫金龙山才是,“金龙山”之名由此而来。

  回朝后,洪武皇帝思绪万千,因感念此行沿途之奇遇,遂将与千年泥鳅精所生之子赐名为“金龙太子”,并下了一道秘旨,命此方县令在金龙山顶修建一座宝塔作为永久纪念。由于没有任何题词和未标示宝塔建造年月,以至于给后人的历史考证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时过境迁,当时清明如镜的秋月塘早已被山洪泥沙流所填没,泥鳅精无法栖身下去,只好迁徙他处。传说搬迁到了金龙山背后的王后洞落脚隐居。

  (资料整理:何乐川)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