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新闻网6月5日讯(记者肖燕飞 实习记者 胡江勇 粟畅) 团河镇吊塘村永新鹅业合作社鹅场,成群结队的白鹅摇摆着身体,像一个个“醉汉”在鹅场里悠闲地散步,不时“扑哧扑哧”挥舞着翅膀,嘴巴不停“嘎嘎嘎”地“唱着歌”。看着一只只自家养的鹅,贫困户杨宏虎脸上乐开了花。
“我现在养了有300多只鹅,每天产蛋最多可达90枚,最少也有40枚,每月平均产蛋2000枚,每月鹅蛋收入就有8000元,除去开支,一个月纯收入有近5000元。”杨宏虎手捧刚出栏的鹅蛋,乐得合不拢嘴。
“当时缺乏资金,我都想放弃了,这笔扶贫贷款,帮我顺利度过了危机,鹅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杨宏虎告诉记者,他从2015年底开始养鹅,2016年在喂养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缺乏的问题,眼看鹅养不下去了,几乎想要放弃……,正当杨宏虎一筹莫展时,农商行工作人员及时上门走访,杨宏虎向工作人员说明意图,农商行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发放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鹅场资金周转,这笔扶贫贷款为杨宏虎送来了及时雨,帮助他顺利度过了资金难关。
依托这笔贴息贷款,杨宏虎顺利度过了危机,他的养鹅之路顺畅起来,现在他家养殖的鹅每天产蛋最多可达90枚,最少也有40枚,每月平均产蛋2000枚,合作社定期以4元一枚的价格上门回收,这样下来,杨宏虎每月的鹅蛋收入就有8000元,除去开支,一个月纯收入有近5000元,靠着养鹅收入,杨宏虎娶妻生子,一家人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养鹅周期短,见效快,贫困户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和服务,产品能直接回收,使贫困养殖户不愁销路,收入稳定。”永新鹅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新平告诉记者,在农商行金融扶贫帮扶下,合作社现有入社农户25户,其中贫困户18户,合作社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由统一集中养殖改为分散养殖的方法,将鹅分散到各入社农户家养,这样便于社员喂养,又可防止大面积病疫发生。合作社以喂养蛋鹅为主,入社会员每户养殖300至600只蛋鹅,合作社负责定期上门收购。
“每次在我们合作社遇到困难,有资金瓶颈问题的时候,农商行都能够及时的给我们放贷,使我们合作社不断扩大和发展。”龙新平告诉记者。
扶贫资金“孵化”出“下蛋母鹅”,不仅给贫困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活钱,也让永新鹅业专业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合作社鹅存栏量有4900余只,年产值达80至90万元。“合作社的优势就是让大家抱成团,通过规模养殖让乡亲们共同致富。”龙新平说,今年他将组织开办养殖培训班,将养鹅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贫困户们,带动更多的人养鹅致富。
据了解,我县农村商业银行自去年3月开展金融产业扶贫以来,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调查,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为全县20712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授信贫困农户18852户,授信率91.02%,授信金额4亿4644万元,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今年一季度,农商行已累计向3180户贫困户及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其中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4889.5万元,重点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我县金融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之一。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