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芝给孙子“上课”
会同新闻网5月16日讯(记者 吴鹏)“孝行天下乃仁德,孝敬老人当尽责,自古百善孝当先,孙贤子孝家和谐……”初夏之季,落日下的黄昏,一老人拿出自编自写的“家训”,教育着端坐在一旁的孙子,五六岁的孩童扬起幼稚的脸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老人叫杨芝,县经管站退休职工,今年85岁。
杨芝家庭是重组家庭。33年来,这个大家庭从来都是和和睦睦,孩子们长大了,几乎天天轮流着来看望老人,基本每两周一次聚会,街坊邻居一提起杨芝家庭,赞许地竖起大拇指。
“自己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学你,所以首先要把自己做好,给孩子当好示范。”多年来,杨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百善孝当先”,杨芝夫妇就是孝老爱老敬老的榜样。特别是妻子宋换香,几十年来,对杨芝的母亲尽心尽责,婆媳之间从没有发生过争执,杨芝的母亲逢人便夸:“走了一个好媳妇,上天又给了我一个好媳妇。”对于杨芝前岳母,夫妇俩也是敬爱有加。由于独生女病逝,而女婿“缺镜”又圆,老人执意要离开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回乡下堂侄身边度晚年,杨芝夫妇百般相留,未能如愿,临走,宋换香把自己的积蓄拿出递给老人,之后又经常带着孩子们去看望老人,帮她洗衣、挑水、做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宋换香的精心照料下,杨芝前岳母留下感动的泪水:“换香,虽然你不是我亲生女儿,你却把我当亲妈……”
在教育子女上,杨芝夫妇从来不打骂。“教育孩子,始终要带着爱,慢慢引导,这样在他以后的家庭中,他才会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杨芝说,孩子犯了错,他就召开家庭会,耐心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让其他的孩子引以为戒,孩子之间有什么误解,也通过开家庭会,当面摆明道理,当场解决,他们家的家庭会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
杨芝全家福
杨卫权是杨芝的二儿子,初中毕业之后待业在家,当时处于叛逆阶段,经常跟别人东游西荡,不务正业。宋换香怕孩子误入歧途,每当儿子外出,就连忙打听儿子去向。有一次,杨卫权去青朗,想为朋友出头,宋换香知道后,撂下卖菜的担子,马上追了过去。快到青朗时,乘坐的车子坏了,心急如焚的宋换香硬是跑着赶到青朗,一把拉住儿子,苦口婆心给儿子摆道理,做思想工作。“如果不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悬崖勒马,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生。”回忆起往事,杨卫权对母亲很是感激。
家里孩子多,个性又有差异,教育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杨芝却有自己的“法宝”,除了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杨芝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平衡术”。
“孩子们每个人都是我的心头肉,吃的、穿的、零花钱等都是统一标准。”杨芝说,孩子们发生口角,他从不偏袒任何一方,都是靠理服人。孩子长大了,结婚、买房子等,也都是统一标准。“当然,我也会补市场差价,后面的孩子可能要多一点,物价在上涨。”杨芝是会计出身,最爱记账,家里的账本,记了这几十年。“父亲记了一辈子的帐,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在家庭会上总结一下,收入了多少,哪里花了多少钱,在谁身上花了多少钱等等,财务公开。”女儿唐玉梅很佩服父亲的做法。
“岳父岳母给我们的影响太大,是我们的标杆,在家庭方面,我们也学习他们的好做法”。张秀忠是杨芝的大女婿,在融入这个大家庭之后,被良好的家风家训深深影响。张秀忠的父母已经离世,奶奶今年90多岁,他和妻子把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隔代教育上,杨芝也有自己的见解,小朋友出现了什么问题,杨芝夫妇从不对小孩直接斥责,耐心引导后,及时将情况传达给他们的父母,“子不教,父之过,做父母的就是要增强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心,对家庭有更多的担当。”杨芝说。
良好的家风家训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杨芝还自编自写了一本家风家训读物——《知世良言》,每个家庭成员人都发一本,“我希望孩子们把这种家风传承下去,教育好子女,经营好家庭,建设好家园。”这是杨芝的心愿。
2018年,杨芝家庭获全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得知这一消息,街坊邻居纷纷直言,这项荣誉真是实至名归!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