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华兴:初心永不忘 山地变农场

编辑:redcloud 2018-06-22 18:30:21
会同新闻网6月22日讯 (记者 何乐川 通讯员 梁友)大雨终于停下,长圳湾的空气湿湿地,甜甜地。杨华兴站在农场边上,用手扶着锄头,一边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一边抬起一只脚,使劲蹭着粘在鞋底的泥巴,眼睛却仍不住四处张望:“农场四周都走了一遭,看了看,坡上种的这些宝贝都还好,我紧张的心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杨华兴今年55岁,中共党员,会同县马鞍镇马田村人。今年,他和兄弟四人(其中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联合创办了“长圳湾家庭农场”,山地里种的这些“宝贝”,是100亩魔芋套种玉米、山姜。近日连续多天的大雨着实让他揪心。

“一家3口,我眼睛不好,爱人体弱多病,干不了起力的事,崽伢子也在农村,一家的根都在农村,我只好靠着家乡山水找出路。”杨华兴说,前几年,他在贵州开了一家筷子厂,后来因为车祸身负重伤,险些丧命。现在左眼失明,厂子倒闭,还负上了债务。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产业不富。2014年,杨华兴被民主评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了这田地,一点退路都没了。”杨华兴想起办厂时不仅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给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如今却自己成了贫困户。个性倔强的他不甘向命运服输,总想着二次创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为脱贫致富,杨华兴了解到会同将魔芋产业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项目和扶贫产业开发重点项目,在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有政策支持,县魔芋公司对魔芋保底价回收。于是,他勤学魔芋种植和管理技术,开始在自己山上发展林下经济。2016年,杨华兴实验种植4亩魔芋和部分中药材,成功创收2万元。县里分别按每亩1500元、800元的标准,对发展魔芋种植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奖补等系列优惠政策,更坚定了杨华兴发展魔芋种植的创业决心。

为克服创业人力、资金短板,他拉上三兄弟一起干。在村支两委支持下,四家共整合林地、荒山100亩,今年年初联合创办了“长圳湾家庭农场”。

创业艰难,特别是农业,杨华兴心里清楚。开发一亩地成本计算下来,平均2500元左右。为尽力压缩创业开支,烈日里,他总是带头和家人光着膀子干,没说一声苦。雨天里,一次次被雨汗湿透衣背,没说一声累。

“每亩魔芋产量保守估计也有1000公斤以上,魔芋收获后收购2元一斤,种子收购10元一斤。”杨华兴说,魔芋和玉米、山姜混合种植,经营效益会更好。



“杨华兴是我们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有3户贫困户种植了鱼腥草,2户贫困户种植了百合,还有几户也种植了魔芋。”马田村支部书记龙自武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我的理解就是首先要通过奋斗,振兴乡村的产业,让乡村是充满活力的乡村,田野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作为一名党员,脱贫致富也应是先锋,我愿意‘撸起袖子’先闯先试,示范带动村民共同创业,共同致富。”杨华兴说,他决心把家庭农场经营好,让更多城里人看到农村的变化,看到乡村广阔天地更多的乐趣和希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