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新闻网1月17日讯(记者 朱毅 )“‘树坝子’,你在家么,我又联系了医生帮你做手术。”1月16日,蒲稳侗族苗族乡阳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王新理带着队员来到“树坝子”杨树成的新家,手里拿着上次他住院的病情资料,准备带着他上县城做手部血管瘤切除手术。
“王队长,你又来看‘树坝子’啊,真的对他太好了。他一大早就出去了,也不知道去了哪儿。”邻居蒋茂兰告诉王新理。
“‘树坝子’家以前靠金矿发家致富,生意好时会请十多个人做事,后因家中变故让‘树坝子’性情大变,稍不如意便对父母拳打脚踢。”阳溪村支部书记杨永久摇摇头说,“树坝子”头脑清醒的时候,一些话还是能说通,但和他聊久了,他就开始抱怨,话语条理也不清楚。“也真难为王队长,不仅帮他盖了新房子,还给他申请公益岗位,带他看病,这比‘树坝子’亲人还亲”。
上户给杨树成做宣传
王新理是县信访局干部,2017年3月进驻阳溪村扶贫,兢兢业业抓民生项目,阳溪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通了,农网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年前可以竣工。
而“树坝子”杨树成,提到他,阳溪村人都敬而远之,只有村里叫“济公”的村民能和他聊几句。“树坝子”家有三口人,父亲前年就被靖州的堂哥接过去住,母亲也去了广坪镇。
“‘树坝子’以前独自住在半山腰的小木棚,我们去走访,他一听到我们声音,就藏了起来,还是村干部好好和他说才出来和我们见面。”2017年初次走访“树坝子”,王新理对此记忆犹新,当时的杨树成,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穿着脏乱不整的衣服,身边跟着一条瘦弱的黄狗。摸清“树坝子”的情况后,王新理按照贫困户评议程序,将杨树成纳入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他结成帮扶对子。

杨树成之前居住的木棚
要帮“树坝子”,首先要解决住房问题。“为准备建房材料和办理审批手续,我和王队一个月内,往返县城七八趟。”扶贫工作队员唐昌园笑道,因为“树坝子”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对他的帮扶都是“保姆式”的,什么事情都得安排妥当才放心。
帮杨树成申报了危房改造重建项目后,谁来施工,这让王新理有些为难。村里没有谁愿意帮“树坝子”建新房,杨树成自己什么都不太懂,一切都是王新理在帮他张罗。通过几经问询,找到了“树坝子”儿时的伙伴。
选址整地、规划设计、预算选材、开建施工……2018年8月,“树坝子”的新房动工。“就感觉是修自家房子,我一有空就蹲在工地看施工进度,确保房屋质量过关。”历经3个多月施工,一栋白墙黑瓦通透明亮的新房坐落在村级公路边,“树坝子”杨树成搬进了新家。新木床、省柴灶、铁锅、凳子、烧水壶等用品,王新理都给“树坝子”置办好,还通过民政救助给他领来了被子和油。
杨树成的新家
房子建好后,接下来就是帮“树坝子”把左手的瘤子医好。“树坝子”左手上的瘤子,王新理一直放在心上,那是“树坝子”小时候的旧伤,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影响到日常劳作。
“去年12月底送他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因为是周五,所以医生对他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后,专家会诊放在下周一,但是‘树坝子’住了一天后,就不耐烦,一个人又偷偷地跑回了家。”王新理拿出“树坝子”住院清单,上面写着诊断意见:血管瘤,建议手术。“目前已经和医生联系了,打算等天气好些,再带着‘树坝子’去把手术做了,我刚好也有空去照顾他。”王新理说。
“只有把他们当成亲人,用真心去帮扶,才能想得细,做得实。”如今,阳溪村134户贫困户、504位贫困村民的情况,王新理一清二楚,走到哪户人家门口,他都能详细说出家庭情况,贫困户有什么事都喜欢给王队打电话, 让他帮着拿个主意。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