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聊天室|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许诺 2020-05-28 10:02:54

主持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唐婷 刘燕娟 陈昂昂

【嘉宾名单】

刘事青全国人大代表、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志仁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石 红 全国政协委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报告亮点】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当战“贫”遇上战“疫”,如何集中力量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如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如何在脱贫之后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5月27日,湖南日报记者邀请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一起建言献策。

刘事青:跑好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刘事青代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新国 赵持 摄影报道)

8个贫困县、1074个贫困村、114.1万贫困人口,三项指标均约占全省总数的1/6。这是2014年邵阳市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时的“任务清单”。

到2019年,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07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由114.1万人下降到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58%下降到0.5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776元/年增加到13055元/年,年均增长12%。 一路走来,全国人大代表、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最清楚其中的酸甜苦辣:“在脱贫攻坚这场温暖民生的伟大战役里,邵阳各级党员干部用足绣花功夫,迎难而上、精准施策、真抓实干,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成绩难能可贵,却远没到松气歇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说‘决战脱贫攻坚不达目的誓不收兵’。剩下的3.4万贫困人口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脱贫工作越往后走难度越大,也就越要跑好‘最后一公里’。”刘事青说,邵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脱贫三促进六个全覆盖”要求,确保剩余人口都脱贫、剩下短板都补齐、产业扶贫措施都到位、就业扶贫政策都到位、行业社会扶贫都到位。

“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落下,这是政治任务,也是工作底线。”刘事青说,要精准施策、攻坚克难,确保全市剩余3.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做到真脱贫、脱真贫。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补齐基础设施、医疗保障、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欠账短板,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实打实脱贫,使脱贫攻坚战果经得起历史考验。

大力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扶贫车间如果开不起工,贫困人口就没法就业,就找不来钱。”刘事青说,要实打实出台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更要稳住市场主体,努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通过扶贫车间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通过稳岗补贴、就业补贴、交通补贴等,帮助农民工稳定务工。

刘事青还指出,要发挥教育、医疗、住房、生态、宣传、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作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还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企业家的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之中。

刘志仁:以产业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刘志仁代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新国 赵持 摄影报道)

层峦叠嶂的罗霄山脉下,分布着郴州4个贫困县——桂东、汝城、安仁、宜章。

刘志仁介绍,经过多年战“贫”,郴州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市累计44.1万人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7%下降到0.28%,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346.67元提高到2019年的9332.43元,“贫困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如何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在刘志仁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最佳手段。要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点、关键点、发力点,有效衔接、齐头并进。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产业这个抓手。

刘志仁举例:郴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重点打造了生猪、柑橘、茶叶、蔬菜等4个百亿产业,并与广州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水果、蔬菜、水产、生猪在大湾区“4个200万”销售量。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比如我们在汝城打造‘辣椒特色小镇’,一方面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是响应省里号召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刘志仁说,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刘志仁还有一个头衔,是全市精品民宿经济发展和建设协调推进小组组长。“有同志说,市长当民宿组长是不是抓得太小了。我认为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元素,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刘志仁介绍,郴州民宿发展很快,目前有大大小小400多个,去年接待旅客40多万人,收益5亿元。

在刘志仁看来,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赛”,还要从顶层设计、机制体制创新等多个方面发力。去年12月,郴州出台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做好规划衔接、产业对接、机制蓄力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目标,一项一项地梳理,制订关键路线图,解决好老百姓反映强烈、关心关注的问题。

刘志仁特别提到,虽然郴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资源相对较差,但也面临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郴州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有着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融入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快推进红色、绿色、蓝色旅游融合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就能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石红: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才是“久富之路”

(石红委员。通讯员 龚洵花 摄)

“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首苗歌,唱出了湘西十八洞村曾经的贫穷与落后。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方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致力实施产业扶贫,实行“一县一特,一特一片”的产业布局,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全州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30多万亩,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贫困人口由2013年65.77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1.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至0.65%。

“去年,自治州剩下的7个深度贫困县相继摘帽,消除了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还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为乡村振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巩固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是石红一直思考的问题。她认为,只有发展贫困地区民族特色产业,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根本路径,才能解决长富久富的问题。

石红建议,继续对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在农业特色产业种子种苗培育推广、冷链仓储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等方面,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支持民族贫困地区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对新获批或新注册的给予补助。

民族贫困地区大多拥有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石红建议,制定完善支持民族贫困地区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同时,大力支持“非遗+扶贫车间”建设。

“去年,武陵山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扶贫专场推介活动在自治州举办,农产品现场签约达23.76亿元。消费扶贫大有可为。”石红认为,应继续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举办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农特产品直供基地、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等,实现东西两地产销对接。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地区集中采购农产品。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5月28日07版)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许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