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背后②丨排除万难“啃硬骨头” ,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湘遇 作者:胡邦建 夏君香 袁思蕾 编辑:许诺 2020-09-17 19:02:15

在《大地颂歌》中,第二幕《奋斗》展现了乡亲们在扶贫队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携手建设十八洞村的故事。

编者按:《大地颂歌》,即将首演。这部以扶贫路上涌现出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的文艺作品,用真情实感的演绎打动人心。你可知,绚烂舞台、光影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件件发生在你我身边、却鲜为人知的故事?9月16日起,红网时刻记者深入挖掘剧情背后的故事,为你讲述他们的感动。

红网时刻记者 胡邦建 夏君香 袁思蕾 摄影 张必闻 长沙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有一句朴素而深刻、平实却充满力量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个人,是迈向成功的箴言;之于十八洞村,更是扶贫路上的真实写照。

在《大地颂歌》中,第二幕《奋斗》便展现了乡亲们在扶贫队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携手建设十八洞村的故事。

《大地颂歌》彩排剧照。

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兴产业

从《风起十八洞》到《奋斗》,转变的是思想,付诸的是行动。

“没有支柱产业,缺少资金和人才,这是许多贫困地区的现状,也是扶贫队进驻后面临的一大问题。”《大地颂歌》编剧、作词冯必烈告诉记者,在深入贫困村采风,和驻村扶贫队的交谈中,如何促进当地发展?到底该发展什么?是他们考虑最多的内容。

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这在《大地颂歌》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在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的十八洞村,由谷智鑫饰演的龙队长在充分调查村里的现状后,决定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发展猕猴桃产业。

“在缺少基础条件的地方,想要发展产业,确实很难。因为村里都是野猕猴桃,所以我们想到了去大力发展这一产业。”这是龙队长的原型——首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当时的内心想法。

然而,想法一出,却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要三年才能产果见到收益,这中间我们的收入靠什么?”“万一果子种下去,没有达到预期,怎么办?“村民的顾虑和不理解,也说明了扶贫工作的困难性。

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引进国内猕猴桃种植高端技术;邀请专业合作社与村里共建猕猴桃基地......在龙队长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想法渐渐有了转变。大家开始一起出钱出力,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栽下猕猴桃种子,栽下脱贫致富的希望。

《大地颂歌》彩排剧照。

解决问题,“扶贫花”结出“幸福果”

“不仅是十八洞村,还有其他地方,剧中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一幕只是全国许多贫困地区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冯必烈表示,要想真正实现脱贫,就要有能长久发展的产业。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压舱石,这是扶贫队员们的共同看法。

事实上,除《大地颂歌》中所呈现的发展猕猴桃产业外,全国其他贫困地区都在因地制宜培育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黄金茶、苗绣、黄桃……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有了想法和行动,奋斗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资金往往是最大变数。在《大地颂歌》中有这样一幕:由于资金周转一时出现问题,为了保证种子的灌溉用水,龙队长把自己的私人积蓄拿了出来用于救急。

“其实,扶贫队员为了做好扶贫工作,有时自己垫钱,这并不少见。”冯必烈坦言,在一起奋斗,摆脱脱贫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扶贫队员常常会不计较个人得失,牺牲自己的利益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令他真正感动的地方。

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脱贫致富更不能靠政府救济和补贴,坐等社会扶持和帮助,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只有奋斗才有幸福。《大地颂歌》正好诠释了这一点。

“红火日子是干出来的,要让‘扶贫花’结出更多‘幸福果’。” 扶贫队员用心用情用力地付出,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现实中,以龙队长代表的广大扶贫工作者和当地百姓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仍在共同奋斗、不断前行着。

相关报道:

背后①丨风起十八洞,我们要告别往昔

来源:湘遇

作者:胡邦建 夏君香 袁思蕾

编辑:许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