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25日上午,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一幅油画前,习近平驻足凝视。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25日上午,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在一幅油画前,习近平驻足凝视。
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陈树湘,油画上方写着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率领的红34师的真实写照。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
陈树湘是红34师师长。这个师是1933年春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的。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34师随红5军团担任全军的殿后任务。
湘江战役打响后,红34师与数十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4夜,直到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然而,此时的红34师却已被国民党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退路被完全切断。全师伤亡大半,粮弹告罄,四面受敌。陈树湘下令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下决心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然而,面对国民党的湘军、中央军和漫山遍野的地方民团,突围没有成功,红军又损失了千余人。陈树湘只得率领剩下的700余人折回。环境不熟,又没有群众基础,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狠毒的民团在山路上挖陷阱、埋竹签,并把竹签用桐油跟尿熬煮,一戳伤就会造成严重感染。
陈树湘率300多人为先锋再次突围,途中遭当地民团伏击,他腹部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为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补上一枪。警卫员不忍,流着眼泪为师长包扎好伤口,抬着他且战且走。最后为掩护战友,陈树湘不幸被保安队抓获。
敌人一看抓住了一个师长,欣喜若狂地用担架抬着陈树湘去邀功请赏。途中陈树湘猛地撕开绷带,强忍剧痛用手撕开自己腹部的伤口,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陈树湘牺牲后,红34师最后仅剩下的100多人,继续坚持打游击,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大部分都牺牲了。由此,红34师有了一个无比悲壮的名字:“绝命后卫师”。
故事背后的细节让人泪崩
细节一 陈树湘29岁的短暂生命经历无数战斗
陈树湘是湖南省长沙县人,1905年出生,牺牲时年仅29岁。29年的短暂生命里,陈树湘历尽了血与火的考验。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参加北伐军,同年参加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后来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战斗,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战火硝烟中度过。
细节二 英雄牺牲后,头颅与母亲“相聚”
陈树湘牺牲后,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来送到了长沙,挂在城门示众。头颅正对着一条小街,街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屋里,躺着他多病的母亲。陈树湘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与母亲的最后“相聚”。
细节三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整个湘江战役,红军伤亡、被俘和失踪人数近5万之巨。在广西全州县一个叫岳王塘的江水转弯处,由于江水渐缓,从上游漂浮下来的红军战士的遗体聚集在这里,江水看上去灰蒙蒙一片。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细节四 红34师后来的故事更曲折
红34师有一位幸存者,是100团团长韩伟。当时队伍只剩30多人,他下令分散突围。子弹打光后,韩伟同样抱着宁死不愿做俘虏的决心,带着几个战士从山上滚了下去。他侥幸未死,被上山采药的土郎中救下。在红薯窖里藏了7天后,他扮成挑夫出去找红军,历尽艰辛终于回到队伍。
新中国建立后,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他的儿子从出生后,从未听父亲提起过湘江战役。韩伟将军晚年在弥留之际对儿子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遵照遗嘱,韩伟将军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与红34师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
韩伟将军还有一个遗愿,最终由儿子替他完成了。2009年,湘江畔立起了一块“无字碑”,石碑基座上写着: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 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英雄,在习近平心中重逾千钧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在习近平心中重逾千钧。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动情地说:“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正是因为英雄的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永远都会给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艺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