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新冠疫情的不断变化,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疫”仍未结束,防护还得继续!新冠病毒再次离我们这么近,我们面临着心理上的巨大考验,大家近来可好?是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是否存在着各种担忧?工作中的你是否因为平日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山大而心情沮丧呢?
我们不停地刷手机,关注疫情,越关注这些消息就越发感到焦虑、无助、恐惧,甚至易怒、暴躁,越是产生这种情绪越想了解各种消息,以至于每天作息紊乱,情绪不佳。其实,在面对疫情的巨大压力时,情绪有变化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那么面对这种情绪的变化,怎么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克服困难呢?
一、接纳情绪改变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我们来认识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反应:
因为要调动所有的心理资源,所以我焦虑?
因为要认真面对疾病的危险,所以我害怕?
因为要努力去想尽一切办法,所以我失眠?
因为认识到健康是多么重要,所以我担心?
因为认识到亲情友情多美好,所以我孤独?
因为时刻在守护自己的健康,所以我敏感?
因为认为本该能够预防疾病,所以我愤怒?
接纳改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二、“正念”面对疫情
所谓正念,是一个认知并且接受最纯粹的当下和当下所发生事情的一种状态。生活是自己的,你选择怎样的生活,就会成就怎样的你。与其抱怨,不如积极行动。
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做到正念“四‘不’曲”:
1)不麻痹大意
2)不做病毒的二传手、三传手
3)不沮丧灰心
4)不惊慌失措
面对疫情,我们应该每天给自己“正念”的鼓励,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疫情限制了我们外出,却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防护知识,落实国家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控与救治举措;可以阅读平时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静心欣赏的书籍;可以系统欣赏一些提高自己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纪录片、音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面对疫情,全球全人类都在积极努力:
从医学角度来说,对于任何一种传染病,我们只有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才能战胜它。目前,国际国内社会都在围绕着这三个关键点下功夫。我们应该好好地配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三、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居家时间太久,家庭成员之间难免在相处中发生摩擦和矛盾,我们需要理清思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需要做到内(内部自我调适)外(外部调适)兼修。
1)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行为:比如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和计划、多做运动,多听音乐,多多阅读、睡前冥想放松、保证睡眠等等。
2)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在难得的亲子时光里,多与孩子做一些互动,让自己像孩子般单纯美好,对生活充满期待和好奇。
3)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居家隔离可能会更频繁地面对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在相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沟通时要平和,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对方身上。
4)学会勇敢面对、及时求助: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社会支持、解决问题的办法调节情绪状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家人、朋友。如果出现严重的失眠、抑郁、焦虑、恐惧等,建议选择正规的互联网医院心理卫生门诊就诊,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总之,疫情期间,我们要积极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更好地与情绪相处,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真正认识到“从我做起,健康为我,也为人人”。换一种心境,换一种方式,相信美好就在您身边!
会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8月12日
来源:本网讯
作者:会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