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帮扶 铺就茶农脱贫路
——会同县茶叶“委托帮扶”产业扶贫特色工作简介
近年来,会同县按照“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基本思路,突出机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委托帮扶”产业扶贫新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宝田茶业有限公司,带动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特色扶贫产业,为当地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累计带动4446户1629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会同县委托帮扶模式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和总结推广。会同县的“茶叶委托帮扶”做法入选《四跟四走——湖南产业精准扶贫100例》,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第六期《工作情况交流》对会同县茶叶产业委托帮扶模式进行了推介。
科学谋划,选准委托帮扶特色产业
“产业兴,百姓富”,产业是扶贫开发的核心。会同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科学谋划本县特色扶贫产业。一是优化精准扶贫脱贫顶层设计。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会同为目标,以87个贫困村为扶持重点,以68988名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制定出台了《“十三五”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措施。积极推进和完善委托帮扶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因地制宜选准茶叶特色产业。会同地处全省优质绿茶产业带,是全省茶叶产业重点县之一,茶文化底蕴深厚。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发展目标,以及茶叶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政策机遇,选准茶叶为扶贫重点产业,结合扶贫工作相继出台了《中共会同县委会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茶叶产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会同县宝田茶场委托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计划用5年的时间发展有机茶园5万亩,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使茶叶产业成为本县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产业。三是遵循市场规律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支撑作保障。湖南会同宝田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以宝田侗族苗族乡茶场为核心的有机茶园8000余亩,已发展成为湖南省集中连片最大的有机茶园,产品先后通过了QS、ISO9001和“BCS”国际有机产品认证,其中“鹰嘴界”牌有机绿茶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2016年12月12日,宝田茶叶有限公司首批8吨茶叶出口德国,成为怀化首次自营出口欧盟高端市场的企业。该企业有较强资金、技术、加工、营销、品牌优势,群众口碑好,社会责任感较强。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动员引导,该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在扶贫机遇中双赢的商机,与政府达成了以委托扶贫模式开发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合作协议。
创新机制,建立委托帮扶脱贫模式
一是聚焦“怎么推”。县委、县政府成立精准扶贫开发公司,并授权扶贫开发公司与宝田茶业公司签订委托帮扶开发茶业合作协议,由扶贫办全程监督推进。精准扶贫公司负责筹措资金,整合贫困人口参与项目,宝田茶业公司对项目负责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零散使用、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市场效益缺乏保障等问题。二是聚焦“帮扶谁”。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由扶贫部门和精准扶贫公司认真摸底测算。根据茶产业规划布局,以宝田、青朗、漠滨三个少数民族乡16个村4962名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由湖南会同宝田茶业有限公司帮扶其完成2000亩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三是聚焦“钱从哪来”。县委、县政府以扶贫指挥棒为号令,以扶贫产业为主战场,统筹考虑,强力调度,精心整合扶贫专项资金、财政产业引导资金、涉农资金、金融扶贫信贷资金、社会资金1698万元,形成投资聚焦效应。四是聚焦“土地如何用”。按照“贫困户当股东,土地变资本”的理念,县、乡两级政府积极探索项目区土地流转的有效做法。采取合作社集中流转和企业集中流转的方式,在宝田乡宝田、旺田、山脚、廖家、三溪等5个村流转土地2000亩。五是聚焦“红利怎么分”。通过协议明确了县扶贫办、公司、合作社、村支两委和贫困户的权责利。县扶贫办委托宝田茶业有限公司帮扶贫困人口建设2000亩标准化茶园基地,并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双方约定茶园产权归项目区内贫困人口和村集体共同所有,茶园收益按股分红,收益按7:1:1:1的比例分配,即70%归贫困农户所有,10%归16个村集体所有;10%归各专业合作社所有,用于产业后续发展;10%用于购买公司的开发管理、技术服务和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公司负责合作社茶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技术服务,从投入、产出到利润分配,建立专账实行单独核算;组织贫困户务工,协助合作社建立台账资料和规章制度,并按合同要求确定收购保护价,优先收购本项目基地的全部茶叶。合作社按公司的技术要求管理本合作社的茶叶基地,做好社内贫困人员务工、分红、财务等管理和建章立制工作;组建以县扶贫办项目负责人任监事会主席、合作社成员代表任监事会成员的合作社监事会,进行项目的监督管理。村支两委负责做好行政村内贫困户的帮扶和日常组织管理,协助公司、合作社流转土地及化解纠纷。贫困户参与公司、合作社的监督管理,在社内享有优先务工权力,享受技术服务、劳务收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股权分红。
狠抓落实,推动委托帮扶落地生根
为尽早让贫困农户通过茶叶“委托帮扶”实现脱贫致富,会同县多措并举,确保“委托帮扶”模式取得实效。一是在企业、合作社和贫困茶农层面:积极提高茶叶种植技术水平。加强与湖南农大、省茶叶研究所的合作,加快引进优质绿茶生产关键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实力;编印发放2000册名优茶栽培管理科普手册,并对茶农、茶工开展茶叶生产培训,全面提高茶叶产业从业者综合素质。抓实标准化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宝田茶业、瑞春茶业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集中连片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茶叶基地,争创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二是在政府层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县茶叶开发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宝田茶场委托帮扶项目领导小组,并组建县茶叶办,统一协调有机茶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奖补范围,大力扶持标准化茶园、茶叶品牌、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的建设及老茶园低改,精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茶叶产业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扶贫信用小额贷款、“助保贷”、创业就业贴息等服务产品的便捷化,推动金融部门信贷规模向茶叶产业倾斜。压紧压实脱贫责任。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组建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摘帽指挥部,创新完善“7+3+3”行业扶贫攻坚指挥体系,县乡村三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主体责任体系。同时,将茶叶产业开发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坚持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延伸发展,推广优化委托帮扶新模式
2016年至2018年,为推广优化委托帮扶模式,会同县继续将有机茶叶开发作为全县扶贫重点产业。由会同宝田茶业有限公司统一种植标准,县扶贫办组织、指导实施有机茶园开梯和有机肥购置,县农业局统一提供种苗,乡镇负责项目受益贫困群众人员安排,所在村负责土地流转和人工安排。同时在6个有机茶园项目村成立贫困农户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由贫困农户代表推选出合作社监事会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负责茶园基地管理,对标准化茶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前三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906万元,新造茶园面积4194.82亩,成立专业合作社11个,覆盖22个村,贫困群众获得土地流转金、股份分红、务工收入每亩1470元,带动2650户贫困户9848人创收420万元,人均增收430元。2018年,投入资金1440万元,在广坪镇磨哨村、堡子镇胜溪村、高椅乡雪峰村、青朗乡七溪村、金子岩乡三田村新造有机茶园2188亩,在项目村吸收1796户64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园入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实现增收200元以上。
来源:会同
编辑: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