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炮团侗族苗族乡岩头坪村老团寨,坐落于渠水河畔,共3个村民小组70余户,350余名侗族、苗族、汉族等群众共同聚居生活,其中侗、苗等少数民族占98%以上。
老团寨有着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民族风情,多民族长年和谐友好的生活相处,形成了淳朴、文明、热情的乡风民风,更有着“六扇门”“武术”“舞龙”“集柴”等具有独特传统民族风情特色的文艺节目。
近年来,随着村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团寨里传统民俗和文艺的传承、新时期美丽乡村的建设等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
为听民心、集民意、汇民智,11月11日晚,乡纪委书记粟小明等乡村干部组织20余名村民代表在老团寨围着篝火召开了一场“夜话会”。
“把大家喊过来,主要是让大家想想好主意,出出‘金点子’,比如怎样把我们的一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好,把我们的乡村家园建设好。”粟小明进行简单的开场白后,到会的村民代表们便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
“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反而一些很有侗族、苗族特色的风俗和节目没传承好,太可惜了。”
“我也觉得民族传统不能丢了,建议乡里和村里还是要多关注一下、扶持一下。”
“对的,只要有人组织表演节目,很多人还是愿意参加、愿意看的,村干部要带下头。”
“乡里的一些重要节庆活动,要积极参加,让大家都看的到。”
......
就这样,村民代表们积极为保护和传承老团寨民族传统文化出言献策,提出了乡里加强关注扶持、村里做好组织管理和个人积极支持配合等不同层面的可行性建议。乡村干部也表示会把保护保留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和文艺节目作为乡村振兴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落实。
在乡村环境卫生问题方面,村民吴信书提出:“我认为首先要搞好环境,要讲卫生,特别是旱厕一定要进行改造。现在老团寨中,还有一些村民保留着旱厕,几栋废弃旧木棚也还未进行拆除。”
经过乡村干部细致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以及大家热烈讨论,部分村民代表当场就同意马上改旱厕、建新厕,并承诺带头拆除旧木棚、清洁环境卫生、美化村庄。
随后讨论的建设“竹园”走廊和风景带,对于竹子需求较大而村里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过一番商讨后,到会的村民代表一致同意无偿提供。同时,向其他村民做好义务宣传和思想动员,帮助村里5天内集齐所需竹子。
熊熊燃起的篝火驱散了冬日夜晚的寒意,而一个个困扰着村民的问题,也如这冬夜的寒意一般,在“夜话会”上活泼热烈的讨论中迅速消散了。
“村里的事情离不开大家的参与,村里的发展也需要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你们刚刚提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很好,希望我们加强团结、共同努力,把民族文化传承好、把乡村家园建设好。大家早点休息吧!”22时许,“夜话会”结束后,粟小明等乡村干部跟村民代表们一一告别。
今年以来,炮团侗族苗族乡积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村组团寨和农户家中,定期召集群众开展“围炉夜话”活动,加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宣传,广泛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建议,汇聚群众智慧,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组事务,凝聚群众齐心建设美丽乡村、和谐社会思想共识,有力推动了乡村民族关系和谐与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刘宇杰
编辑:毛羽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21/11/12/10391533.html